隨著互聯網、電信行業的快速發展,近年來,詐騙犯罪的案例層出不窮。近期,又頻繁出現了多種新型詐騙方式,不少人上當受騙、蒙受損失。寧通商銀行總結了近期高發的兩種典型詐騙案例,助您遠離金融詐騙。
案例一:
注銷“校園貸”詐騙
近日,小周突然接到了自稱是“XX金融平臺”的客服電話,對方提示其大學期間曾開通過平臺貸款額度,并以近期國家整治校園貸款為由,要求小周注銷該貸款額度,否則會影響個人征信。同時對方準確地報出了小周的學校、專業和身份證,小周馬上就著急了起來。在對方的誘導之下,小周向多個APP申請貸款并轉至對方指定賬戶,等待注銷成功的通知。但直到深夜,小周都無法聯系上對方,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后悔不已。
案例二:
“來歷不明”的資金到賬短信詐騙
近日,李先生莫名收到銀行卡到賬5萬元的提醒短信,很快又接到陌生電話,稱轉賬匯款輸錯了銀行卡號,要求李先生將5萬元退還至指定賬戶,否則就會報警起訴他。李先生很快就將錢退還給了該賬戶。不料一個月后,李先生的銀行卡突然被扣除3000多元,又接到貸款公司電話,要求其趕快還清剩余的貸款,在覺察不對后,李先生趕緊報了警。之后才得知,是犯罪分子在獲取李先生的個人信息后,以其名義辦理了貸款5萬元。貸款到賬后,又以轉賬失誤為由,誘導李先生轉到指定賬戶,而貸款本金和利息則由不知情的李先生承擔。
寧波通商銀行消保小貼士:從以上詐騙事例可以得出,凡是提到“在校期間有過貸款記錄”,“要求匯款到‘安全賬戶’”,“收到來歷不明的信息并要求轉賬”的,都是詐騙。市民碰到以各種理由要求進行轉賬匯款的,更要冷靜辨別,多思考、多懷疑、多核實。
寧波銀保監局提醒,市民要加強風險防范意識,牢記“三不一多”原則:做到未知鏈接不點擊、陌生來電不輕信、個人信息不透露、轉賬匯款多核實,才能遠離各類騙局,守住咱們的“錢袋子”。( 記者徐文燕 通訊員王瑩琦張科鄭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