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東莞一位婆婆用一“偏方”給孫女消暑,給孩子喂了放置4年的冬瓜水,導致4歲女童亞硝酸鹽中毒,住進了重癥監護室。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營養科醫師邊姍姍、高級育兒師劉欣提示,夏季要注意飲食安全,避免病從口入。
亞硝酸鹽超標有害
新聞里所提的冬瓜水,之所以有這么大的破壞力,主要在于放置過久,其中含有大量對身體有害的亞硝酸鹽。
綠葉菜在夏季比較受青睞,但其本身含有一定量的硝酸鹽,如果放置過久,硝酸鹽在細菌與蔬菜自身還原酶的作用下,會轉化為亞硝酸鹽。所以夏季蔬菜應盡量現買現吃,食用前可以在沸水中焯一下。
很多細菌能把菜中的硝酸鹽轉化為亞硝酸鹽,剛做好的菜在食用時經過筷子反復翻騰,充分接觸細菌,剩菜即便放在冰箱里,細菌也會慢慢滋生。放的時間越長,產生的亞硝酸鹽就越多。如果天天吃隔夜菜,其中的亞硝酸鹽吃多了,對健康不利,尤其不建議給孩子吃。
天氣炎熱,總覺得沒胃口,一些家庭愛吃一些涼的酸味腌菜,覺得開胃解暑。蔬菜在腌制過程中會產生亞硝酸鹽,建議泡菜等腌菜最好在腌制后幾小時內吃完。而涼拌菜簡單方便又開胃,在夏季更受青睞,但其沒有經過高溫消毒,更容易產生細菌。所以涼拌菜制作時要少,現做現吃。
“吃苦”要慎重
到了夏季,很多人覺得多吃一些苦味的食物可以解暑去火。需要注意的是,像黃瓜、絲瓜、西葫、甜瓜等,我們偶爾會買到發苦的,或者瓜蒂有點苦,一些市民會覺得這是好事,吃了能去火。其實不然,瓜有苦味是因為其中產生了一類物質“葫蘆素”。“葫蘆素”有很多種,有的毒性很小,有的卻含劇毒。因此,這類瓜變苦就不要再吃了,更不要給孩子吃。
動物的膽也是很多人口中“清熱解毒”的神器,尤其是魚膽,傳說還有“明目”的功能。但其實鯉科魚類,常見的草魚、青魚、鰱魚、鯽魚、胖頭魚、武昌魚……這些魚膽都有毒,而且直接作用于胃腸、肝腎,會導致多器官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切勿食用。在日常清理魚內臟的時候,也一定要摘除魚膽,如果不慎弄破,一定要充分清理干凈。(記者莊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