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產業鏈布局下能產生怎樣的集聚效應?答案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揭曉。
記者近日從省工信廳獲悉,我省將大力實施重點產業鏈培育鍛造,2022年要重點培育10條產業鏈。
山西工業別出“新”裁。近年來,我省始終致力于打造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的樣本,但在這個過程中,也依然面臨經濟性、技術進步和商業模式等不同維度的牽制。如何通過打造全產業鏈來解決這些掣肘因素,如何形成合力效應,將成為我省產業發展邁上更高臺階的關鍵因素。
記者采訪中發現,這10條產業鏈都是具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鏈,大致可分為3個板塊。
首先,我省將重點培育特鋼材料、新能源汽車、風電裝備、光伏、氫能等5個具有比較優勢、發展前景廣闊的新興產業鏈。
特鋼材料產業鏈要聚焦“特鋼—零部件—整機裝備”鏈,重點解決企業深加工能力偏弱、下游產業消納特鋼材料能力不足等短板,以“延鏈”“強鏈”為路徑,重點推動太鋼不銹高端冷軋取向硅鋼二期常化酸洗線等5個項目建設,持續推進產業鏈向千億邁進。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要聚焦“車用原材料—零部件—系統總成—整車—配套基礎設施”鏈,重點解決生產規模較小、相關配套零部件企業數量偏少、配套能力較弱等短板,以“補鏈”為主要路徑,重點推動大運汽車1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等9個項目建設,持續提升產業鏈整體競爭力。
風電裝備產業鏈要圍繞“零部件及原材料—部件及整機設備制造—風電場開發運營”鏈發展,重點解決上游葉片、軸承、電控等配套企業缺失,中游整機、塔筒企業競爭優勢不明顯,下游電力企業多而散、產業鏈整體競爭力不強等短板,以“補鏈”“強鏈”為主要路徑,重點推動太重新能源園區等4個項目建設,持續做大我省風電產業規模。
光伏產業鏈要聚焦“多晶硅—拉棒—切片—電池—組件”鏈,重點解決上游多晶硅、拉棒、切片環節基本缺失,中下游電池組件產業尚未形成規模優勢等短板,以“補鏈”“強鏈”為路徑,重點推動山西中來年產16GW高效單晶電池智能工廠等5個項目建設,持續增強產業鏈整體實力。
氫能產業鏈要聚焦“焦—化—氫”鏈,重點解決規模不夠、下游化工產品品種較少、應用場景不多等短板,以“補鏈”“延鏈”為主要路徑,重點推動美錦能源工業高純氫項目二期等6個項目建設,積極開展氫燃料車輛示范應用,增加應用場景,加快構建完整產業鏈條。
其次,我省將常態化培育高端裝備制造、鋁鎂精深加工、現代醫藥等3個具有產業基礎、特色明顯的產業鏈。
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要圍繞“原材料—關鍵部件—信息化設備及系統—軌道交通整車制造—運營維護”鏈和“原材料—零部件—系統總成—智能煤機整機”鏈的發展,重點解決產業鏈整體競爭力不強的短板,以“強鏈”為主要路徑,重點推動太重軌道高速熱車關鍵零部件智能工廠等12個項目建設,持續提升產業鏈在全國的影響力。
鋁鎂精深加工要重點打造“鋁土礦—氧化鋁—電解鋁—鋁材加工—精深加工”鏈和“鎂資源(白云石、菱鎂石)—原鎂—精深加工—鎂合金”鏈,重點解決鋁鎂精深加工能力不夠的短板,以“補鏈”“延鏈”為路徑,重點推動中鋁山西新材料精細氧化鋁、銀光華盛鎂業軍用高精度鎂鋁合金等23個項目建設,持續提升精深加工能力,提高產品附加值。
現代醫藥產業鏈要圍繞“制藥原材料—醫藥研發—醫藥制造—醫藥流通”鏈發展,著力解決上游研發能力弱、下游市場拓展能力不足等短板,以“補鏈”“強鏈”為主要路徑,重點推動國藥威奇達特色原料藥及頭孢無菌類產業化等23個項目建設,持續提升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再次,我省還將持續培育第三代半導體、合成生物等2個潛力巨大的產業鏈。
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鏈要聚焦“襯底材料—外延材料—芯片設計—芯片制造—器件封裝—應用系統集成—關鍵裝備—關鍵原材料”鏈,重點解決龍頭企業帶動性不強、產業鏈整體不完整的短板,以“補鏈”為主要路徑,重點推進爍科晶體碳化硅材料產業基地等10個項目建設,持續推動碳化硅第三代半導體全產業鏈形成規模。
合成生物產業將重點打造“玉米加工—戊二胺—生物基聚酰胺—工業絲、民用絲”鏈,重點解決下游配套企業數量不足、產能不能及時消化等短板,以“建鏈”為主要路徑,重點推動凱賽生物40000噸每年生物法癸二酸等5個項目建設,加速構建完整產業鏈條。
好的規劃和措施,是產業的“加速器”,也是高質量發展所需要的精準政策支撐。值得注意的是,省工信廳特別強調,針對上述10條產業鏈,各市工信部門和項目建設企業要按照成熟一個、推進一個的要求,掛圖作戰、跑秒計時、到點驗收,力爭產業鏈培育取得實質性進展。
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同時要在新一輪的區域競爭中崛起,勢必要加快新興產業和重點產業的布局。這不僅僅是一個地方項目建設的藍圖,更是其可持續發展的路線圖。“要真正實現全產業鏈布局的合力,并非一個領域、一個企業能夠完全解決的,需要多方合作。只有把上下游打通,成本、設施等困擾行業發展的問題才能得到系統解決。”該負責人說道。
10條產業鏈,每條都將有一個更為細致的產業規劃,這些規劃目前正在加速制定和審核。政策支撐、項目帶動、發揮合力……相信搭配這樣全方位的服務網,將加速推進這些工業新“勢力”在山西集聚發展、裂變生長。(記者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