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文化不僅僅是把民俗送進“非遺”名單 要讓民俗進入我們生活

      來源:東南早報 發(fā)布:2022-02-25 15:36:08

      雖然元宵佳節(jié)已過去一個多星期了,但人們對那些在各種各樣民俗中展露出的濃濃“年味”仍記憶猶新,津津樂道。

      在泉州晉江安海鎮(zhèn)庵前村,人們不能忘懷的是元宵節(jié)的提燈、游村、分燭等民俗活動。

      “厝邊頭尾賀新人,廳堂喜氣人擠人。阿公伯叔分燭忙,提燈游村點點紅。”

      “一年一度上元燈,斗巧爭奇各自矜。最是登丁同仰企,期能多子又高升。”

      這些閩南民俗詩話道出了村里這個民俗活動的特點及其美好寓意。

      這種傳承了200多年的民俗活動讓村里的元宵節(jié)有著獨具一格的味道:

      “‘燈’與‘登’諧音,登科也;閩方言中,又以燈為丁,寓意‘添丁’。每年的這個時候其他村的人都知道,要過熱鬧的元宵節(jié),來我們村準(zhǔn)沒錯。孩子們都盼著這日子,村民們也都會自覺地來參加,這是一種傳承,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村民尤芳輸這樣對記者說。

      傳承百年 是對新人的祝福

      元宵節(jié)當(dāng)晚,走進安海鎮(zhèn)庵前村,人聲鼎沸,到處洋溢著節(jié)日的氣氛。我們來到新婚夫妻尤鴻源、張穎家中。來客很多,很熱鬧。主人尤英都指著廳堂介紹道,他們正打算迎接前來送祝福的孩子們。記者注意到,廳堂中擺滿了糖果、餅干、蠟燭。家中長輩們個個穿著喜慶的衣服,新人正對著公婆、長輩們請安行禮,長輩們邊回禮邊說著祝福話。過了一會兒,一群孩子排著隊,提著燈籠走了進來,邊走邊齊聲朗誦著閩南四句吉祥話。新娘新郎和家人們則拿著糖果、餅干、蠟燭,分發(fā)給前來送祝福的孩子,并向他們表示感謝。

      “我們村村委會非常重視這項民俗的傳承,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都會舉辦提燈游村分燭民俗活動。具體就是,每年元宵節(jié)前一年內(nèi)結(jié)婚的新郎家中,在元宵節(jié)晚上都會準(zhǔn)備好紅色蠟燭、糖果等,贈給提燈游村前來賀喜的孩子們。現(xiàn)在大部分孩子提的是電燈籠,新人們就也與時俱進,多準(zhǔn)備電池相贈。”尤芳輸說。

      “元宵火斗繁華,萬點流星萬朵花。蠟燭如椽香似柱,游人看到月輪斜。”庵前村的孩子們在元宵節(jié),點上一盞燈,走街串巷,從這一家走到那一家。點點蠟燭的光亮,像一條游龍,閃耀著村莊的輪廓,這樣的場景,在這里已經(jīng)傳承了200多年。

      相傳,清代嘉慶年間,正月十二這天,庵前村一戶人家為其長子操辦婚事,同村族人皆來慶賀,孩童歡呼雀躍,笑語連天。洞房鬧盡,客人攜兒女回家,路黑難行,這戶人家遂贈眾人蠟燭,一人兩支,以作途中照明之用。后逐漸演變?yōu)殁智按逶?jié)提燈游村分燭的習(xí)俗。

      村民尤芳輸回憶,他小時候,元宵節(jié)那天吃完晚飯,小伙伴們就提著小燈籠開始一家一家上門添喜去。“往年最多的有二十幾家新人,今年是七家。只要是去年有過喜事的人家,都會早早買好了東西,準(zhǔn)備在廳堂里,等待我們來分燭。陪同孩子們一起去的大人在路上就會給我們介紹,誰家去年娶新媳婦兒啦,這個是誰家,那個是誰家……就在這樣的節(jié)日里,孩子們被大人們進行了一次全村的人口普查工作,不僅有小伙伴們一起玩鬧,還認(rèn)識了不少長輩、同輩,無形中是一種對鄰里關(guān)系的促進。”尤芳輸笑稱,有鄰里之間偶爾發(fā)生矛盾,也可以借由元宵節(jié)提燈游村分燭的活動重修舊好。

      滿是期待 也是濃濃的鄉(xiāng)愁

      泉州元宵節(jié)點燈習(xí)俗由來已久,源于中原,興于唐宋。《宋書》有云:“天下上元,燈燭之盛,無逾閩中。”這是古時關(guān)于泉州花燈的真實記載。

      在閩南人眼中,燈籠象征紅紅火火、安吉祥、幸福光明,其美好的愿望又大多與“丁”有關(guān)。“你看,剛剛掛在新人家里廳堂中的一個燈籠燒起來了,村民隨之大喊‘出丁了,出丁了’,閩南人都知道,這是一種最美好的祝福,表示這家人要添丁。”村民沈先生每年都會參加提燈游村分燭民俗活動,他對記者說,閩南話“燈”“丁”同音,閩南一帶有“擔(dān)燈”風(fēng)俗。在庵前村,村民家有新嫁女的,要在上元節(jié)前,給女婿家送蓮花燈和繡球燈掛在新人房中。“不管是掛燈、送燈、游燈、出燈,還是庵前村的提燈分燭,都是千百年來人們對生命的一種最樸實的愿望。”

      村民王小姐是帶著自己的孩子來參加的,“在我們村,正月十五沒有參加提燈分燭就不算過年,我小的時候就是這樣過來的。現(xiàn)在我每年都會帶著孩子一起來湊熱鬧,讓孩子用閩南語了解閩南風(fēng)俗、閩南文化,就像回到我小時候一樣”。

      村民尤芳輸說,有遠(yuǎn)在他鄉(xiāng)謀生的游子春節(jié)回鄉(xiāng),都要等元宵節(jié)活動過后再出門;不能回鄉(xiāng)觀看的,都會通過朋友圈等方式加入。“庵前村的提燈游村分燭也寄托了一種濃濃的鄉(xiāng)愁。”

      庵前村人沈誦柱離開家鄉(xiāng)到廣東東莞已經(jīng)28年了,回憶起小時候分燭的場景,仍是興奮異常:“記得在十來歲的時候,元宵節(jié)天還沒黑,哥哥姐姐們就會拿出一早準(zhǔn)備好的燈籠,呼朋喚友。當(dāng)時因為條件有限,不是每個人都能有一盞燈籠,哥哥就會說:‘我先進去分燭仔,出來后再換你提燈籠進去。’可是我很內(nèi)向,進門后不知道說啥,就呆呆地站在門邊。依稀記得新郎問我:‘你會念四句嗎?’我不敢應(yīng),只是嘟囔著說要分燭仔,差點就要奪門而出,最后新郎還是給了我一對小紅燭,還幫我點好,粘在燈籠里。我提著燈籠滿心歡喜出了門,只是一句恭喜的話也沒說。最有意思的是,偶爾中途哪戶人家里沖出一條狗,我們就被追得人字拖都跑脫了,緊緊攥在手里的分到的幾對蠟燭,到家發(fā)現(xiàn)都斷成幾截了……”

      活態(tài)傳承 守住傳統(tǒng)的年味

      村中年長的村民介紹,此前有庵前族人移居臺灣后,不僅光大了家族遺風(fēng),亦將元宵節(jié)分燭之習(xí)俗在臺灣多地傳承下來。

      沈誦柱說,作為庵前村人,雖然遠(yuǎn)游在外,但還是會和小孩說說閩南話,講講家里的老風(fēng)俗。記者現(xiàn)場看到,很多年輕的父母是抱著襁褓中的嬰兒一起參加民俗活動的,嬰兒也許還不懂得什么,但有些傳統(tǒng)的美好,難道不就是這樣被植根被傳承的嗎?

      如何把民俗傳承下來,有著多代人記憶的提燈游村分燭似乎給出了啟示——活態(tài)傳承。到了元宵節(jié)這一天,村民們知道不僅要猜燈謎、逛廟會、賞花燈,更記得要在晚上走出家門,提上燈,走進新人家,說上幾句閩南四句,分到蠟燭和糖果。“民俗文化來自民間,必須有民眾參與,而熱鬧、喜慶、祥和的氛圍讓鄰里之間更加和諧,這就是一種活態(tài)呈現(xiàn)。”安海文化愛好者汪建育說。

      “一種習(xí)俗活動要從某個村、某個小鎮(zhèn)等小區(qū)域走出來,變成全民參與的活動,首先就必須有代表和廣泛,另外必須得到當(dāng)?shù)刂匾暎拍芨右?guī)范并有核心力量。”“需要有去賣力推廣的人才,需要去深挖背后文化內(nèi)涵的專業(yè)人才,也需要錢財?shù)闹С帧?rdquo;

      如果說文化是靈魂,那么民俗就是載體,就是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傳承文化不僅僅是把民俗送進“非遺”名單,更要讓民俗活動、民俗習(xí)慣進入我們的生活,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張博 張美娟)

      相關(guān)新聞

      最近更新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地址|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一区| 成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欧洲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妇av午夜无码不卡| 77777午夜亚洲|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 亚洲AV本道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 亚洲男人的天堂www|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小说| 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亚洲 | 国产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亚洲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555588|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桃|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97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lv|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小说| 亚洲国产精品13p|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亚洲国产第一页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久久|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啪啪AV无码片| 日韩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久久影院| 亚洲日本一线产区和二线|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区麻豆| 中文亚洲AV片不卡在线观看|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