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日為止,雙十一已過去兩周,但今年的雙十一讓外界感到了明顯的不同:往年幾大電商平臺喜報式的實時成交額數據在今年沒了蹤影;過去頂流云集的天貓雙十一狂歡夜今年卻鮮有報道,而“杰克馬”更沒有親自鎮場。留給外界的僅僅是雙十一后第二天幾大電商平臺的成交數據:2021年11月12日零點,天貓雙11總交易額定格在5403億,較去年同期增長8.45%;11月11日23:59,京東累計下單金額超349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8.58%;11月11日12時,蘇寧易購(002024,股吧)發布的雙11半日消費數據顯示,截至雙11當天12點,線上線下消費融合趨勢顯著,到店體驗人次同比提升122%,家電套購銷售同比增長46%。
“羞澀”的國美真快樂APP:雙十一僅有增速沒有成交額
但和往年相比,今年的雙十一或許更值得人們關注,原因就是曾經的一代家電零售巨頭黃光裕正式復出。隨著黃光裕歸來,國美也正式推出了線上購物APP“真快樂”,根據此前的媒體報道,“真快樂”APP以一系列娛樂化賽事玩法和海量高品質、真低價的全品類好物回饋消費者,在年輕一代消費者中迸發了強大活力,雙11銷售戰績喜人。數據顯示,雙11期間,“真快樂”GMV交易額環比618增長253%。雙11期間,“真快樂”APP持續拓品戰略,環比618全類目增長152%。
但是,成交額呢?和天貓,京東相比,國美方面并未公布雙十一真快樂的成交金額,僅公布了大漲的增速,顯然缺乏硬核數據的成績單難免會讓外界認為國美在面對淘寶和京東時有些“心虛”和弱勢。
但國美的做法也可以理解,畢竟黃光裕在獄中的這些年,國美早已不復當年之勇猛,銷售額和業績無法和天貓,京東以及蘇寧易購等主流電商平臺相提并論。2017年到2020年,國美零售控股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5億,-48.87億,-25.9億,-69.94億,而截至今年上半年,國美零售控股虧損19.74億。
此外,國美零售的港股股價也是一跌再跌,到今天收盤僅剩下每股0.72港元,是名副其實的“仙股”。
雖然國美以真快樂APP為全新載體全力搶奪所剩無幾的電商市場份額,但由于黃光裕完美錯過了中國電商經濟爆發式增長的黃金年頭,如今再想要后來居上難度可想而知。
雙十一后國美真快樂留下一連串投訴
另一方面,對于消費者而言,消失多年的黃光裕帶著國美真快樂再次出現還是能帶來一些新鮮感,也有部分消費者愿意嘗試“換新”后的國美到底能帶來怎樣的購物體驗,然而現實卻給消費者澆了一盆冷水,雙十一后,國美真快樂除了留下GMV交易額環比618增長253%的模糊數據,還留下了一連串的投訴。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關于國美真快樂的投訴高達1852條,對國美電器的投訴量為247條,兩種投訴渠道里的問題多集中在“聯系客服沒人理”,“下單后遲遲不發貨”以及“申請商品退后后拒不退款”等幾大方面。
事實上,無論是更名前的國美還是更名后的真快樂,物流送貨問題一直是消費者投訴的重災區,尤其是讓人不解的是,2020年5月28日,京東集團又宣布戰略投資國美零售,以1億美元認購國美零售發行的境外可轉債。根據協議,雙方將基于彼此多年沉淀的線上線下優勢,實現更高效的協同和商品供應鏈的整合互補,并將在物流配送安裝服務上實現資源共享,以及合作開展包括金融服務在內的全方位業務等。
京東物流的高效有目共睹,但國美在引入京東作為合作伙伴后針對其不發貨及發貨送貨緩慢的投訴依然不減,似乎國美的物流配送問題仍未得到解決。
今年雙十一前,真快樂召開了“樂·購新升級”發布會,對“樂”、“購”兩個板塊重點發力,以期在這場全民大促中,帶給消費者低價、高品質好物以及娛樂化生活理念。另有報道稱,“真快樂”也以數字化為基礎,通過共享共建平臺建設,搭建供應鏈上、下游信息流、物流、資金流整合與協同平臺,與“閃店送”、送裝一體的配送服務達成合作,解決消費者最后一公里的痛點,實現從供應端到銷售端的鏈路最短,讓消費者得以體驗到更快速精準的收貨體驗。雙11期間,“真快樂”配送效率高效提升,安迅物流貨運量同比漲幅30%。
然而從消費者的反饋來看,情況與上述報道大相徑庭,對于網購而言,物流是重中之重,高效高質的物流配送服務決定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在這方面國美真快樂顯然是不合格的“差生”;同時針對大量消費者對客服不予理會,商品不給退款的投訴和質疑,國美真快了也沒有有效的解決方案,長此以往下去,國美真快樂將再無競爭力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