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河街道新建里社區建立“紅色鄰里議事廳”,快速解決小區居民身邊的困難事、揪心事、煩惱事。而這只是新河街道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新河街道創新方式方法,深入查找基層治理問題,多措并舉征集居民群眾意見建議,緊盯熱點、焦點、難點問題,針對性尋找突破路徑,“我為群眾辦實事”質效顯著提高。
(資料圖)
“紅色鄰里議事廳”架起百姓“連心橋”
日前,記者走進新河街道新建里社區的“紅色鄰里議事廳”,社區黨員、樓棟長和群眾代表正圍坐一團,熱火朝天討論著。原來社區羅大爺家因為樓上住戶衛生間漏水,導致家里墻面浸濕,出現了返潮水印,希望社區能出面協調解決此事。隨后社區調解“智慧合伙人”立即上門查看漏水情況,并把相關雙方當事人以及物業公司工作人員召集在一起協調解決問題。最終經過社區工作人員的耐心調解,樓上戶主、物業公司最終愿意承擔全部維修費用。
據了解,為激發各類主體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凝聚起社區治理“鄰聚力”。新建里社區號召小區黨員、小區樓棟長、熱心居民等成為小區治理“智慧合伙人”,積極參與小區民意征集,為小區建設出謀劃策。設立小區“五老人員”工作室,邀請轄區內30多名老黨員、老干部、老戰士、老教師等人員作為小區治理“智慧合伙人”,引導他們發揮經驗優勢,積極參與鄰里矛盾調解等工作。組織開展“在職黨員訪萬家”行動,黨員干部通過入戶走訪、微信群征集居民群眾意見建議,讓黨員擔任小區治理“智慧合伙人”,聽取居民群眾在小區建設、文化活動等方面意見建議。下一步,新建里社區將繼續發揮好政府與居民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傾聽社情民意,排查化解矛盾,解決群眾難題,努力提高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
點亮“微心愿” 爭做群眾“知心人”
“以前這都是荒地,如今煥然一新變成綠地了,以后可以來遛彎了!”近日,家住福升園小區的宋先生,看到眼前熱火朝天的“植樹造綠”場景不禁感慨道。
據悉,為進一步提升小區環境品質,增強居民幸福感、安全感,福升園社區黨總支立足轄區實際,向居民群眾廣泛征集“微心愿”,辦好民生“微實事”。了解到居民普遍反映小區門口的荒地閑置,不時還有垃圾堆放,有礙環境美觀并存在一定的衛生安全隱患,福升園社區黨總支立即行動,將“環境整治之荒地改建”列入社區2023年“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實地查看、多方協調、明細方案、倒排工期,最終在新河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及相關科室部門的協調推動下,有序組織實施了荒地重修改建工程。
近日,在對荒地進行清理、耕翻、疏松等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新河街道辦事處主要負責人及相關部門負責人,與社區工作人員一同對荒地進行了集中綠化補種。挖坑栽種、鏟土圍堰、提灌澆水,現場一派繁忙景象。同時,社區志愿者還向居民宣傳護綠養綠的意義,引導居民樹立起“美化家園,人人有責”的理念,呼吁大家積極加入環境衛生整治志愿服務活動中來。最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40株西府海棠、5200余株冬青成功落地“新家園”。社區居民高女士表示:“改造前的荒地比較臟亂,小孩子來玩也會弄得渾身臟兮兮的。現在一眼看過去綠油油的,很漂亮、很舒服,為街道、社區點贊!”
網格服務零距離 入戶走訪暖民心
“天氣熱了,冰箱里食物保質期要多關注。”震新社區組織網格員開展“敲門行動”,化身“貼心兒女”,走訪網格里的獨居老人。走訪過程中,網格員細心幫助查看老人家的冰箱食材,確保食品安全。走訪過程中網格員還幫助老人排查了家中用火用電的安全隱患,并幫助老人把老化的電線、損壞的開關,做了絕緣保護。有的老人沒有辦理高齡老年人關愛金的認證,網格員接到求助后及時幫助認證,并承諾以后每個月定期到家中幫助認證。
震新社區負責人表示,今后社區將常態化入戶走訪,推進服務網格化向縱深發展,及時了解居民需求和困難,立足實際化解難題,力爭為居民把好事辦好,實事做實,有效提升居民群眾的幸福指數。(街道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