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張傳寶夫婦銷售滯銷大米。
“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這是人間的春風,這是生命的源泉……”《愛的奉獻》曾傳唱大江南北,走心的歌詞,暖心的旋律,向上的力量滿滿的。
守一顆初心,圓百個心愿。自2021年6月1日起,濟南日報黨總支所屬6個黨支部,近百名黨員,與7個月時間賽跑,為群眾辦妥實事103件。“黨報幫您辦”行動正傳遍大街小巷,走心的文字,暖心的故事,堅定的信仰暖暖的。
站上更堅實的出發點以黨性的高度謀篇擦拭“我是誰”的初心
“自從‘黨報幫您辦’欄目多次報道以來,在社會各界幫助下,我們已經賣出了8萬公斤大米!今天早上又新接了一個大單,一次性要600公斤。”1月5日,濟陽區曲堤街道鞠家村殘疾人夫婦張傳寶和李祝霞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1個月前大米滯銷時的焦躁不安早已不見。
這股公益之風源自濟南日報“黨報幫您辦”行動。為了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2021年6月1日,濟南日報黨總支推出以“守一顆初心圓百個心愿”為主題的“黨報幫您辦”行動。當天就征集到30多個心愿,黨員立即認領,逐一落實,融合資源,幫助圓夢。
在這里,力量得到彰顯。這力量,讓“95后”女孩李嘉瑩鼓起勇氣,宣講她的姥爺——一位抗美援朝老黨員的英雄事跡……
在這里,夢想快樂起飛。這夢想,在園林大咖辦起來的一場影像展里,在鋼城區專門收集紅色歷史文物的王國梁的老照片里……
在這里,初心愈發滾燙。這初心,跳躍在熱心市民為孩子們提供的普法講座里,閃爍在退役軍人趙海龍寫給“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張桂梅的書信里……
“黨報幫您辦”行動的出發點是什么?那就是站在黨性的高度,找準“我是誰”,擦拭黨員的初心,堅定黨媒的初心,從百年大黨的歷史出發點再出發,在廣大人民心之最柔軟處種一粒心愿的種子,開出信仰的花,結出夢想的果。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黨報幫您辦”行動收到留言和電話1000多條,征集心愿150多個,幫助群眾達成心愿103個。活動特色鮮明,被納入濟南市第二批“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民生項目。
散發更走心的閃光點以善性的溫度踐行扛起“為了誰”的使命
“我家廁所的暖氣管道銹壞了,漏起了水,我們老兩口擔心得睡不好覺。我們看到濟南日報黨總支發起‘黨報幫您辦’行動,特向你們求助。”2021年11月19日,家住天橋區聚賢南區2號樓的趙慶麗致電本報。記者立即聯系濟南能源集團,為其更換了銹壞的暖氣管道。7個月來,濟南日報黨總支六個黨支部通過“黨報幫您辦”行動為群眾解決了大大小小的急事難事愁事。
當得知付清晨和劉清回鄉創業種蜜薯,結果10萬公斤蜜薯滯留在地窖中時,濟南日報黨總支發起“黨報黨旗紅·薯光在行動”活動,發動黨員和員工,購買蜜薯,助力鄉村振興。
當市民李淑蕊來電求助,希望能讓9歲的兒子在假期看一場地道的濟南皮影戲,親身體驗一下皮影戲的魅力時,濟南日報黨總支聯系到濟南皮影戲傳承人李衛,專門為這對母子表演了一場皮影戲。
當讀者來電反映,去紅葉谷景區游玩遇到停車難問題時,濟南日報立即積極對接資源,尋求破解之道。南部山區綜合管理執法局緊鄰紅葉谷景區,為緩解景區周邊停車難題,積極回應民生關切,自2021年10月1日起,免費開放辦公大院停車場40個泊位,供游客停車,并免費提供熱水、衛生間供游客使用,暖心、舒心。
當小區樓長煩惱沒有專業知識和正規方法來幫鄰居排解煩心事苦惱事,希望能接受一下心理知識方面的培訓時,濟南日報第一時間聯合歷下區甸柳新村街道第三社區“向陽話開”心理咨詢站,舉辦了一場“心理管家”訓練營活動,用生動的講述教授大家如何科學地解開心結。
像這樣的實事還有很多。比如,幫助七旬老兵免費安裝助聽器、查找丟失20多年的就業證明、聯系樂山小區暑期營免費開展暑期托管服務……一件件群眾“急難愁盼”事,在濟南日報的牽線搭橋下得以圓滿解決。作為擁有73年歷史的黨媒,濟南日報借助品牌強大的權威性、公信力,充分發揮媒體組織聯絡功能,搭起播撒愛、傳遞愛的平臺,建起一座座連心橋、溝通橋、和諧橋。
凸顯更本真的躍升點
以人性的刻度丈量夯實“依靠誰”的根基
2021年12月26日,本報“黨報幫您辦”欄目刊發了《讓愛牽線:為15名兒童尋求有愛的你》。5天內15名兒童全部落實“一對一”資助人。
他們不是為了圓自己的心愿,而是為了圓更多人的夢想。在短短7個月的時間里,他們和濟南日報黨總支一起完成了103個心愿,一同講述了103個走心的故事。黨報關心群眾、呵護群眾,群眾信任黨報、托付黨報、支持黨報。這是一種水乳交融的情感。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黨報幫您辦”行動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讓社會參與者、愛心志愿者獲得更深的人生感悟,達到更高的境界躍升點。7個月來,濟南日報立足黨媒社會責任,回應愛的訴求,讓回應溫暖你我;7個月來,濟南日報發揮媒體矩陣優勢,放大愛的能量,讓力量傳遞你我;7個月來,濟南日報依托主流媒體品牌,搭建愛的平臺,讓平臺錘煉你我。
“兵媽媽”齊亞珍25年擁軍路,留下萬張珍貴圖片。在“黨報幫您辦”行動中,濟南日報派出專門的視頻制作團隊,數次登門采訪,數十次修改剪輯,制作出視頻作品《最愛那聲“兵媽媽”》,讓齊亞珍的擁軍故事、公益故事傳遞給更多人,凝聚了更多人。
臥病在床的王秀芳,捐助困難家庭17年。在“黨報幫您辦”行動中,她又將“愛心媽媽助學金”交到三位學生手中。讓她意想不到的是,在“黨報幫您辦”欄目記者的撮合下,她也得到家政養老服務中心的隨機護理服務。這是心愿的回旋鏢,又飛回到“我”手里。
這是愛的永傳遞,這是命運的共同體。(記者黃智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