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凱(化名)患有聽力障礙,半年前媽媽懷孕,沒想到遭到小凱的強烈反對。隨后小朋友性格大變,慢慢成了一個厭學、和同學打架的“叛逆少年”。
無奈之下,小凱媽媽只好求助社區。海月橋社區的專業社工朱程梁,很快就來登門走訪了。“社工通過分析認為小凱的心理和行為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孩子的偏差行為與家庭環境息息相關,我認為需要圍繞小凱進行輔導。”針對小凱的實際情況,朱程梁為他制定了專門的輔導方案,并聯合其家庭、學校攜手幫助小凱。
少年在行為習慣方面的問題不是個獨立問題,要將個體行為與家庭、學校和朋輩環境聯系起來。為了推動和發展兒童社會工作,昨天上城區南星街道發布了《兒童社會工作操作手冊匯編》,就是要將理論和實操運用緊密結合,對兒童社會工作服務開展過程中的方法、流程、管理及案例等進行全面的提煉總結,具備較強的實用性。
這本《匯編》里,介紹了兒童社會工作范疇、理論依據、專業操守、服務步驟等內容,還附有2篇實際案例和8篇附錄,為服務者提供了實踐范本。
小凱這個例子也被寫進去——在第一階段,朱程梁常陪小凱聊天、談心、講故事,讓他感受到足夠的尊重和接納,在心理上給以情感支持;后面還要與小凱分析他的當前行為,讓他認識到其行為的偏差,并根據其行為的改變程度給予及時的表揚和一定的獎勵;第三階段是約小凱父母座談,告知其孩子的成長需求,尤其要注重精神上的滿足,給予孩子必要的關注與愛。同時,也建議班主任配合多關心贊美,幫助他建立自尊心、自信心。
“希望通過這本《匯編》,可以傳播專業服務理念價值、促進街道兒童社會工作領域專業能力提升、推動兒童社會工作全覆蓋、加強各社會工作者之間專業交流等。”南星街道相關負責人說,2020年8月,南星街道啟動社會工作站建設,并以其為平臺,結合轄區7家幼兒園、多家兒童服務機構的資源,探討“兒童社會工作”服務。目前,該街道共有21名持證社工參與這項工作,并完成案例16篇。此外街道還成立了全省首個兒童社會工作專門委員會,打造“和娃娃”童讀館,培育出益星薈·童欣品牌,深入踐行社工專業服務。(記者 李婷婷 南星微融站 金陸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