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導 讀
① 親情不能等待
② 父母一直在偷偷愛著你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姐妹們,晚上好哇~
最近在綜藝《你好生活3》里,很多人和我一樣,被撒貝寧的一句話擊中了內心。
節目里,他拍攝了一組農村孩子的生活片段。畫面很簡單——一位母親拿著棍子,在田埂上追著孩子。小孩光著腳哭著跑,母親在后面笑著追。
這一幕,讓撒貝寧瞬間破防。他眼眶泛紅,哽咽著說:“再也沒有人拿著棍子追我了……再也沒有了。”
聽到這句話,所有人都沉默了。小尼輕聲回應:“對于孩子來說,被媽媽追打是痛苦的,可對有些人來說,那是再也回不去的幸福。”
原來,十二年前,撒貝寧的母親因突發腦溢血離開了人世。那一刻,他的人生永遠失去了最柔軟的依靠。
撒貝寧曾回憶,母親去世后,他翻開兩人的聊天記錄,才發現自己把太多時間留給了工作、留給了別人,而和母親的對話,少得可憐。
“沒有一條語音,只有寥寥數語。”
這種“來不及”的痛,成為他心里永遠的遺憾。
所以,即便母親早已離世,他仍然保留著她的微信,經常分享生活點滴。甚至在龍鳳胎孩子出生時,他第一時間發的消息,也是給母親:“你的兩個小孫子出生了。”
可惜,那條信息,再也等不到回復。
我們總以為父母會一直在身后,總有機會補償。可人生最殘酷的真相就是:時間不會等人。等你意識到“該多陪陪他們”的時候,往往已經太遲。
倪萍曾講過一個故事。臺里一位導演的母親身患胃癌,時日無多。
為了讓老人帶著笑走完最后一程,子女們選擇隱瞞真相,把藥裝在維生素瓶里,哄她每天按時服下。
直到母親去世,孩子們才發現一封信。
信里寫著:“謝謝你們,其實我早就知道了。你們不說,我就裝作不知道,這樣我也很幸福。”
父母的愛,往往不在語言里,而在他們不愿讓我們擔心的沉默中。
就像那個母親,在女兒手術時,跪在手術室門口祈禱五個小時。她知道跪不一定有用,但這是她唯一能為孩子做的事。
父母的愛,看似笨拙,卻是最深沉的。
父母在,就算你七老八十,心底依舊會有一份安定。就像老舍寫的那句話: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
這種底氣,就是無論多大風雨,你知道還有人替你撐傘。
但當父母不在了,舞臺再熱鬧,掌聲再熱烈,也填補不了那份孤獨。就像費玉清在雙親離世后,毅然退出舞臺:“沒有了他們的關注與分享,我頓失歸屬。”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有人做過一筆“親情的計算題”:
如果父母還有20年壽命,你每年回家6天,每天相處11小時。換算下來,你和父母能相處的時間,總共只剩下1320小時,也就是55天。
55天,聽起來讓人心驚。可這就是現實。
所以,別再把“等我忙完”掛在嘴邊。父母不會永遠等你。
現在能做的,就是立刻行動:
給他們一個電話,一句問候;多陪他們吃幾頓飯,哪怕是最簡單的一碗家常面;甚至只是靜靜陪在身邊,聽他們絮叨幾句。
那才是他們最渴望的幸福。
有好事發生?
趙麗穎拿了“飛天獎”視后,她的面相都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