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為進一步推進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支撐引領行動落實落細,近日,《濱海新區實施綠色低碳發展新模式試驗區建設工程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正式“出爐”,《方案》提出,濱海新區將積極發展綠色產業,構建綠色發展新格局,完善綠色制造體系,創建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等,繪制“綠色產業發展藍圖”。
根據《方案》,濱海新區將開展風電、光伏、氫能、液化天然氣冷能、海水淡化綜合利用,探索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商業化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擴大綠電市場交易規模。據濱海新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濱海新區在區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中將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基本農田、開發邊界管控要求,形成新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成果并完成報批,形成綠色發展布局。同時,新區將加強“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實施和落地應用,強化減污降碳對產業發展引領作用,立足各開發區產業優勢打造世界級產業聚集區,推進重點產業向重點園區聚集、重點園區向特色產業聚焦,打造氫能產業園、海水淡化示范基地、中塘工業園、大港石化產業園等一批有主題、有靈魂的產業園區,鼓勵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區域和園區創建國家級碳達峰試點。
打造綠色主題園區的目的不僅將產業集聚,而且要引導產業轉型,推進綠色制造。《方案》明確,新區將構建產業結構和用能結構優化、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高的現代工業產業體系,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案》提出,新區將鼓勵對標能耗限額標準先進值或國際先進水平,推動電力、熱力、石化、化工等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實施能效“領跑者”行動,推動南港全國清潔生產審核創新試點建設。同時,推進既有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循環化改造,市級以上重點產業園區100%完成改造;研發、示范、推廣一批低碳零碳負碳工藝裝備產品,建成一批綠色工廠和綠色工業園區。此外,新區將完善廢舊物資回收體系,建設“一南一北”循環經濟產業園,支持發展再生資源加工利用、維修再制造,開展汽車發動機變速箱保稅再制造試點。
在優化產業結構的同時,新區還將在優化用能結構上下功夫,重點發展綠色能源。《方案》提出,新區將擴大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推進“鹽光互補”“漁光互補”項目,探索開展海上漂浮式光伏,支持利用近海灘涂區、圍而未填海域及符合條件海域開展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積極探索風電項目,規劃儲能項目,加快工業綠色微電網建設。同時,新區將打造北方地區重要液化天然氣接收區,創建北方地區領先的液化天然氣冷能綜合利用示范基地,打造南港、南疆液化天然氣冷能利用示范園區,打造北方氫能應用先行區、京津冀氫能供給集散樞紐、燃料電池集成創新基地。此外,推動南港工業區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一體化項目,創建全國海水淡化示范城市,推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體化試點示范,探索產業集群及商業化發展模式。
在積極引導產業綠色化轉型的同時,新區還將創新服務產品,大力推動綠色金融。依據《方案》,新區將依托碳排放權交易制度,探索建立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鼓勵引導企業參與綠電交易、擴大市場交易規模。新區將探索以股權穿透模式支持企業自發自用為主的新能源發電直供重點項目,支持依托國家電網在中新天津生態城設立天津市濱海新區綠色電力發展促進中心,探索建設綠色低碳項目庫,鼓勵金融機構開發碳金融服務和創新產品,引導金融機構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鼓勵融資租賃、商業保理、融資擔保等企業積極參與綠色金融業務。
“預計到2025年,濱海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將達到4300億元,2027年將達到5000億元以上;國家級綠色制造單位2025年累計達到120家,2027年累計達到150家;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2025年力爭達到700萬千瓦,2027年力爭達到800萬千瓦。”濱海新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資料圖)